

心理知识

“哀伤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哀伤是一个过程。这些是正常的反应,给自己足够的理解和关怀。哀伤没有终点。”实验室负责人唐苏勤老师受邀参与一档由甜菜主持的“近于正常”播客录制活动。她们在这期播客中通过新书《好好告别:如何疗愈你的哀伤》展开哀伤疗愈这个话题。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
2024-10-26
.png)
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生离死别是常见的剧情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亲人离世、宠物死亡、朋友断交则是我们不时就要面对的经历。而当这样的离别发生,我们好像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应对那些悲伤、否认、逃避、掩饰、自责……
10 月10 日就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了,借这个机会,「 破产书店」邀请了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唐苏勤,与我们一同聊聊她的新书《好好告别:如何疗愈你的哀伤》,聊聊如何正确认识、接纳丧亲及相似情况下的哀伤,如何克服对哀伤的偏见,允许它存在,又该如何安慰正在经历这种哀伤的自己和朋友,如何重新建立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
2024-10-10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是要剥夺他们的纯真和快乐,而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激励他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活出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篇文章探讨了死亡教育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对孩子们进行死亡教育?以及如何以一种温和而贴近孩子心灵的方式开展儿童死亡教育,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和误解,帮助他们建立对生命更深刻的认识。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
2024-06-01

清明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一个让我们回忆过去、思考生命意义的时刻。在这个节日中,我们悼念逝去的亲人和朋友,也面对自己有限的存在。生死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而面对死亡,我们如何表达爱呢?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
2024-04-04

失去亲人后,家庭成员如何共同应对哀伤?——以丧偶家庭的共同应对为例
一位家庭成员去世的背后,往往是整个家庭的崩溃,在丧偶家庭中更是如此。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常会感到无力和迷茫。失去亲人后,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面对父母或孩子?我们要怎么适应缺少一人的家庭生活?我们该在哀伤里沉浸一段时间,还是快点振作起来?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家庭里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我们可以了解怎么与家人共同应对,和家人相互支撑着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光。
心社研学
2022-07-21

医护工作者首先是普通人,而后才是职业工作者。他们在面对参与救治的病人死亡时也会产生常人在面临丧亲时的哀伤反应。由于这是与他们职业相关的丧痛,相比起亲友的逝去,他们可能还会产生一些独特的体验与感受,面临一些与亲友逝去不同的挑战。这些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 呢?我们又可以怎么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经历丧痛的医护工作者呢?
心社研学
2022-03-26

如果连时间都无法治愈,我们将如何面对失去?丧失与哀伤有着天然的联系,当我们失去至亲时,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哀伤反应,并且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度过悲痛,但是,有一些失去至亲的人却迟迟无法纾缓丧亲之痛,这可能与延长哀伤障碍有关。
精神的冒险
2022-01-17

医护人员作为亲临死亡的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着死亡焦虑。本期文章详细介绍了死亡焦虑的定义、医护人员感到死亡焦虑的原因以及缓解医护人员死亡焦虑的方法。负重前行的白衣天使,需要被人间温柔以待。
精神的冒险
2021-10-25

临终,是死亡前的最后一站,也是一个各方与绝望及痛苦搏斗的过程。临终病人的照顾者面临身心的多重负担,但往往只能苦苦支撑;医护人员一直顶着沉重的压力和对死亡的焦虑,却总是自己消化不良情绪;即将面对死亡的病人被病魔折磨得苦不堪言,还得接受自己变得毫无体面。我们谈论死亡前的这一阶段,是在思考:面对这些情境,我们可以做出怎么样的改变?
精神的冒险
2021-10-12

丧亲者是寻找意义的主角,这段旅程也可以与专业人士同行。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重构意义将帮助我们拨开悲伤的迷雾,朝着积极的未来继续前行。
精神的冒险
2021-09-27

死亡是人生之旅的终点。我们思念逝去的所爱之人,我们不放手,我们尝试写一些文字去记录美好瞬间。你有没有想过,痛苦的丧亲经历也会有积极的意义,而寻找这些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的冒险
2021-09-13

当我们谈论死亡,有时是在谈论爱。我们与逝去的亲友被分隔于生死两端,但爱可以一直将我们联结。本期文章将为我们介绍其中一种与逝者保持联结的方式——表达性写作。通过了解什么是表达性写作、如何进行表达性写作以及真正写下我们对逝者的情感与认识,我们就在用另一种方式与逝者重聚。希望这种方法能对您缓解自己的哀伤与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有所帮助。
精神的冒险
2021-09-06

“你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是不是也该放手了?”我们谈论死亡,总是避不开一个槛,叫“放不下”。当我们因亲友离世而痛苦时,很多人会劝我们“忘了他吧,要向前看”、“放下他吧,会遇到新的人”,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也并不一定必要。本期文章就将介绍一个概念——持续性联结,它告诉我们,当所爱之人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有一种有益的选择,它是关于不分离、不放手、不说再见。”
精神的冒险
2021-08-30

入殓师、寿衣模特、葬礼策划师、遗物整理师……近年来,殡葬行业的从业者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他们守着死亡这一扇门,帮助无数人体面地跨越从生到死的过程。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却很难得到体面的对待,常常面临“不卫生”、“晦气”等误解和偏见。
精神的冒险
2021-08-23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无法避免提到葬礼。它是我们面对死亡后约定俗成的告别仪式,也是我们谈论死亡、理解死亡的场所。有人说,葬礼不仅是为逝者而举办,还是为了那些失去至亲至爱的生者。葬礼对生者而言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场与逝者的告别?本期文章能很好地解答这两个问题。
精神的冒险
2021-08-16

临终关怀已经不再是一个冷门话题了,它甚至成了热门节目《奇葩说》的辩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对个人而言,死亡一直是个难以处理的议题。我一直无法习惯于某个至亲至爱之人将会离我而去的念头,无论处理过多少遍,认为自己可以平和接受,但当这个念头再次出其不意袭来的时候——我还是会手足无措。
但至少,在这里我学到了一些知识,它帮助我理解了那个离开的过程,也让我知道,在那最后的时刻,我们可以为心爱的人做些什么。这很值得~
精神的冒险
2017-04-04

近几年常常 有朋友问我,有家人身体检查结果很不乐观,看了好几位医生都说可能剩下的生命不到一年了,该不该对当事人说实话?是不是瞒着当事人更好?作为朋友,我能做的只有告知我的真实态度,至于朋友们怎么选择,不便多说。作为这个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我也想整理出一些亲身体验、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希望更多人能更全面地考虑这个问题。
精神的冒险
2016-10-24
研究招募
哀伤与疗愈实验室
Grief and Healing Lab